主頁 > 專欄 > 心理學日常 > 甚麼是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?

甚麼是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?

 In 專欄, 心理學日常

根據一篇由《國際行為科學雜誌》發表的文章顯示,近七成人在其職業生涯或一生中,至少出現過一次冒名頂替症候群。冒名頂替症候群 (Imposter Syndrome) ,又稱冒名頂替現象 (Imposter Phenomenon),是心理學家 Pauline Clance 和 Suzanne Imes 共同提出的一種現象,意指有些人即使在學術表現或其專業上擁有成就,卻由於尚未接受自己的成功,即使周遭的人都認同他們的成就,卻常常將成功歸功於運氣、時機,甚或是他人的過分抬舉,認為自己配不上社會和別人的肯定,甚至覺得自己是「冒牌貨」。

美國前第一夫人Michelle Obama曾在一個學校演講中分享,小時候因自己基層出身及膚色等原因而經常遇到同學的批評、老師的低估,令她後來即使進到普林斯頓大學,仍然懷疑自己的能力。

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五大種類:

  1. 完美主義者:對自己的期望極高,微少的失誤也會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,認為自己失敗了。
  2. 天才:認為成功來自天賦才能,如果需要努力去完成一件事,代表自己不夠好,尤其是遇上需要額外努力的情況,便會立即出現自己是冒牌貨的想法。
  3. 專家:做任何事之前都應先做足功課,認為自己需要有大量知識與技能,會害怕別人覺得自己甚麼都不懂。
  4. 獨行俠:認為弱者才會尋求其他人的幫助,所以總想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事情。
  5. 超人:無論身處任何情況或擔任哪種角色,都要求自己做到盡善盡美。

冒名頂替症候群的應對方法:

  1. 學習自我關懷 (Self-compassion),即使遇到挫折或失敗,都嘗試接受自己擁有不足之處,善待自己。
  2. 建立成長心態 (Growth Mindset),容許自己有進步與成長的空間,克服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想法。
  3. 學習靜觀 (Mindfulness),幫助我們覺察負面思想和消極情緒,嘗試停止自我批判。

很多人都懷疑過自己的能力,覺得自己沒有別人說得那麼出色。下次遇到類似情況,不妨和身邊的人談談,放下你的煩惱;學會欣賞及包容自己,接納自己的想法和情緒,容許自己有成長的空間。

【專為對心理學有興趣同學而設 踏出進修第一步】
修讀 University of Essex Online 的 MSc Psychology 碩士課程,您可以學習到心理探究、發展心理學,認知心理學的基礎和加強對實際應用的理解。
100% 網上教學,學生能按自己時間上課。
最新2023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英國大學排名39位。
畢業生可從事多個行業的工作,包括商業、行政、社會服務、護理、教育與培訓工作等;或選擇繼續接受高級心理學專業培訓課程。
學費可以月供方式繳交,減輕學生經濟負擔。
了解更多

已有 471 人瀏覽

分類:心理學日常

你可能感到興趣: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