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> 專欄 > Kaplan話你知│日常生活中的曝光效應是什麼?

Kaplan話你知│日常生活中的曝光效應是什麼?

 In Kaplan話你知, 專欄

去年還被指「唔知乜水」的樂壇組合Mirror,到今時今日受大眾熱捧,Fans遍佈各年齡層、所到之處均吸引大量Fans應援、代言的產品甚至只是穿著過的衣飾,都掀起搶購潮。不少丈夫因老婆沉迷追捧Mirror,而自嘲變成了「前夫」,社交媒體更出現了關注組讓一眾「 前夫」互吐苦水。但可能「前夫」們有所不知,他們最大的敵人原來並不是Mirror,而是廣告商製造出來的「曝光效應」?

曝光效應(Mere-exposure Effect)是社會心理學的其中一項,指的是說任何事物,包括人、消費品,甚至歌曲或電影,當我們接觸的次數增加、對它的熟悉程度愈高,會直接影響我們對該事物的觀感度。

法則一:第一印象之重要性

曝光效應的發展是基於你對該事物的初始印象而有所改變。雖然這個理論指出人們會因為自己熟悉某個事物而產生好感,但如果初始印象是差的話,越多的接觸,厭惡感也會持續增加。


法則二:時間長不如數量多
有沒有發現,當某一件新產品或服務推出時,你會在電視上、網絡上、各社交媒體上、甚至走在路上都會不斷看到相關的宣傳廣告?商戶就是利用高曝光率來將印象植入大家的記憶裡。廣告雖只有匆匆十數秒,但卻令你印象深刻。當你下次需要某項產品或服務時,你的腦海自然會浮現那些已經成功植入你腦海的宣傳廣告。即使你並不肯定該產品或服務的實際優缺點,仍會因為熟悉而不自覺間產生出好感。

 

法則三:投其所好
廣告商在制定宣傳策略時,為了讓目標客戶群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,必定會做足市場調查,了解目標群的好惡。鎖定群眾喜好後便「投其所好」,一般用以先引起目標客戶的注意力及興趣,繼而讓他們認識該產品或服務,留下印象。這亦解釋了為甚麼大部分品牌都一窩蜂邀請人氣偶像、明星,或KOL來為其產品或服務作宣傳。

 

曝光效應亦廣泛用於現今的營銷策略之中,舉個例子,於2021福布斯全球品牌價值榜排行第6的可口可樂,雖已是全球知名的飲品品牌,但它從沒有停止過任何廣告宣傳活動,由宣傳片到贊助全球運動盛事,曝光率一直保持高企;而為了持續增加消費者心目中的好感度,除了會邀請當紅名人、明星作為代言人,還會推出期間限定特別版,如最近的香港專屬打氣語句的包裝設計,吸引可樂迷之餘,也能於一般消費者心目中的提升形象。

 

 

 

【專為對心理學有興趣同學而設 踏出進修第一步】

修讀 University of Essex Online 的 MSc Psychology 碩士課程,您可以學習到心理探究、發展心理學,認知心理學的基礎和加強對實際應用的理解。

  • 100% 網上教學,學生能按自己時間上課。

  • 最新2022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英國大學排名27位。

  • 畢業生可從事多個行業的工作,包括商業、行政、社會服務、護理、教育與培訓工作等;或選擇繼續接受高級心理學專業培訓課程。

  • 學費可以月供方式繳交,減輕學生經濟負擔。

 

了解更多

已有 513 人瀏覽

分類:Kaplan話你知

你可能感到興趣: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