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> 專欄 > 心理學日常 > 心理學日常│喜歡看恐怖電影是因為有自虐傾向?

心理學日常│喜歡看恐怖電影是因為有自虐傾向?

 In 專欄, 心理學日常

早前有戲院為一齣恐怖電影特別開設「細膽開燈場」,引起不少話題。萬聖節臨近,有人會選擇看恐怖電影來「應節」。雖然恐怖電影的情節大多數都是虛構的,不少人因為畫面和氣氛能帶來感觀刺激,愈恐怖愈愛看;亦有些人雖然害怕但還是很喜歡看。其實為甚麼人喜歡恐懼的感覺?看看以下幾位心理學家的解說。

 

  1. 「良性自虐」理論

心理學家Paul Rozin所提出的「良性自虐」(benign masochism) 理論,認為當我們意識到那些最初令我們感到痛苦和難受的事情,原來並不會為我們帶來實在的威脅和危險時,反而會為我們帶來額外的滿足感。所以,當我們認知到恐怖電影的情節是虛構的,興奮與滿足感會取代恐懼的情緒,反而能我們更想追看。

 

  1. 啟動體內自我保護機制

另一位心理學家Krista Jordan認為,恐怖電影的畫面和氣氛會令我們產生恐懼的感覺,繼而啟動體內的自我保護機制,激發我們的戰鬥或逃跑反應(Fight-or-flight response),即時令體內增加分泌腎上腺素、提升肌肉能量和專注力,令我們能隨時作出迅速的應變,增加生存機率。

 

  1. 刺激遷移理論

刺激遷移理論 (exctation transfer theory) 是心理學家Dolf Zillmann提出的理論。他發現人在面對不同的刺激時會產生「生理激發」,同時產生多種情緒,我們被一種事物所誘發的刺激,有可能會在另一種事物上釋放成過大的反應。恐怖電影令我們所產生的恐懼和危機感,產生了「生理激發」,如果最後有一個「解決(resolution)」,我們會有安心感,由於結局時危機解除,情緒得以遷移為如釋重負、輕鬆快樂的感覺。另外,亦有學者加以提出,要觀眾有「對恐怖的自我效能(horror self-efficacy)」,即自身有沒有信心可以克服這個恐怖,加上生理激發,觀眾才會覺得恐怖電影有趣,觀看後會心情愉快。

 

 

【專為對心理學有興趣同學而設 踏出進修第一步】

修讀 University of Essex Online 的 MSc Psychology 碩士課程,您可以學習到心理探究、發展心理學,認知心理學的基礎和加強對實際應用的理解。

  • 100% 網上教學,學生能按自己時間上課。

  • 最新2022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英國大學排名27位。

  • 畢業生可從事多個行業的工作,包括商業、行政、社會服務、護理、教育與培訓工作等;或選擇繼續接受高級心理學專業培訓課程。

  • 學費可以月供方式繳交,減輕學生經濟負擔。

 

了解更多

 

已有 367 人瀏覽

分類:心理學日常

你可能感到興趣: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